無悔華夏尋音之旅答題活動答案一覽
1、第一題:說唱
《成相篇》是迄今為止中國記載的說唱文學的第一篇,出現在戰國時期。
戰國末年,周室衰微,禮崩樂壞;戰火不斷,群雄逐鹿;百姓居無定所,顛沛流離。在這個舊秩序逐漸瓦解、新秩序尚未建立的時期,儒、道、墨.法等百家活躍、諸子爭鳴。荀子像先圣孔子一樣周游列國、言說布道,但俱不能用;于是創作這一體裁,主要揭露統治者的愚蠢,要他們改變作風,施行開明的政治。
演奏形式上用一種叫做“相”的打擊樂器打著節奏伴唱。“相”本是樂器“拊”,外面用“韋”即經去毛加工制成的柔皮包裹,形狀似鼓。
《成相篇》的表現形式對后世說唱音樂的發展具有啟迪作用;因此,后世的彈詞、鼓詞等說唱音樂均以《成相篇》為始祖。
2、第二題:宮商角徵羽
中國五聲音階中五個不同音的名稱,類似現在簡譜中的1、2、3、5、6。即宮等于1Do,商等于2Re,角等于3Mi,徵等于5Sol,羽等于6La,亦稱作五音。
3、第三題:蔡文姬
《胡笳十八拍》是一首中國古琴名曲,為中國古代十大古曲 之一。
《胡笳十八拍》是古樂府琴曲歌辭,一章為一拍,共十八章,故有此名,反映的主題是“文姬歸漢”。
《胡笳十八拍》據傳為蔡文姬作,由18首歌曲組合的聲樂套曲,由琴伴唱。“拍”在突厥語中即為“首”,起“胡笳”之名,是琴音融胡笳哀聲之故。表現了文姬思鄉、離子的凄楚和浩然怨氣?,F以琴曲流傳最為廣泛。
4、第四題:古箏
剛好家里人有學過古箏,所以比較熟悉。
5、第五題:塤xun,一聲
塤的起源與漢族先民的勞動生產活動有關,最初可能是先民們模仿鳥獸叫聲而制作,用以誘捕獵物。隨著社會的進步,最終演化為單純的樂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