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悔華夏的兵種克制關系 克制關系介紹攻略
三皇五帝
勇士
上古時代的戰士。勇士經過訓練、裝備大棒石斧之后,成群結隊、默契配合的勇士足以抵御野獸們的沖擊。但對于能遠程殺傷的弓兵,勇士們卻鞭長莫及。
勇士代表兵種有兩個:軒轅的甲戰 ,和九黎的狂戰 。
野獸
受過訓練的猛獸,可以沖擊敵方的戰陣。其快速奔跑、靈活移動的優勢,讓弓箭手難以瞄準。但尖牙利爪在結陣配合的勇士面前,還是有些吃力。
野獸兵種的代表有兩個:北狄的虎獸 和神農的犀獸 。
弓弩
對于結成戰陣,緩慢移動的勇士兵團而言,從天而降的箭雨是最大的噩夢——鋪天蓋地,無處閃躲。但獸兵卻能依靠動物本能的快速移動,或一身厚皮躲過一劫。
弓弩兵的代表是東夷的夷射。
夏商周
步兵
到了夏商周時期,隨著青銅逐漸普及,勇士的武器已經升級,真正的步兵誕生了。
起初是用干戈(盾牌+短戈)代替了簡陋的石斧,隨著冶煉技術的提高,青銅劍也開始普及。經過征召和訓練,聲勢浩大的步兵便成為協同其它兵種作戰的不二之選。
步兵的代表兵種有三個:崇的伐步 ,鬼方的鬼步 ,荊楚的荊徒 。
戈槍
參照戈的形制,加長原先僅六尺六寸的戈柲,配上矛頭,長戟便誕生了。
武器的升級,讓持長兵器的軍團有了對抗、甚至壓制輕戰車的資本。但再長的戟,也無法超越弓箭的射程,漫天襲來的箭雨,依舊是勇士們的噩夢。
戈槍兵種的代表有兩個:黎的矛衛 ,周的虎賁 。
輕車
到了夏商周時期,借助戰馬、戰象的速度,士兵得以襲擾、攻擊弓箭手,但仍不足以面對使用長兵器的軍陣。
輕車的代表兵種有兩個:商的王師象乘 ,孟的戍車 。
弓弩
弓箭作為人類主流的戰爭武器之一,每個時代都會出現在戰場上。密集的箭雨讓緩慢的軍陣避無可避,但是,遠程打擊看似安全,卻需要小心沖上前來襲殺的輕車。
弓弩兵種的代表是:夏的夏弓 和萊夷的夷射 。
春秋戰國
戰車
到了春秋戰國時期,戰車的結構和制造技術進一步完善,既可以迂回襲擾,形成威懾,也能制造混亂,破壞對方的軍陣。他們便是那個時代的坦克,平原上的戰爭王者。
戰車的代表兵種是楚申息 。
步兵
春秋時期步兵主要隨車作戰,到戰國時期,隨著經濟發展、人口增長和戰況的愈演愈烈,大量被征召入伍,步兵迅速發展成為規模最大、人數最多、協調性最強的兵種。
春秋戰國版本中,以步兵為主力兵種的國家多達五個,占春秋戰國勢力的小半:秦銳士、蜀鬼步、越步、燕死士、百越步兵。
戈槍
以長矛、長戟等長兵器作為主要武器的槍兵,同步兵一樣,是歷史最悠久的兵種之一。
長兵器搭配森嚴密集的軍陣,對騎兵的沖陣造成不小的阻力;也可以結成進攻軍陣,在步步緊逼中絞殺失去沖擊力的騎兵。
槍兵的代表兵種有三個:魏武卒 、齊技擊 、吳槍兵。
騎兵
武裝騎手早在商朝便已出現,但但多作為斥候,極少投入作戰。
直到趙武靈王開啟“胡服騎射”的改革、建立騎兵部隊,騎兵這個兵種才正式馳騁于中原的戰場上。
靈活、迅捷的騎兵是弓箭手的噩夢,他們在快速奔襲中穿過密集的箭雨,殺敵于咫尺之間。但此時的騎兵裝具尚不完善,面對矛戟森然的槍兵,仍處于被壓制的狀態。
騎兵的代表兵種有二:開中原騎兵先河的趙邊騎 ,來自游牧民族的胡騎 。
弓弩
弓、弩制作工藝的進步,提升了射程與殺傷效果。箭雨的迅猛與密集,對徒步前行的士兵來說無異于滅頂之災,但快速奔襲的騎兵卻可以打弓弩兵一個措手不及。使用弓弩兵時,可以搭配槍兵,做好掩護。
戰國時期,韓國因占據重要戰略資源——宜陽鐵礦,而擁有發達的兵工業,韓弩也在征戰中大顯神威、名噪一時。
游戲中弓弩兵的代表兵種便是韓勁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