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世界生物詞條詳解如下:
一、生成
生物存在是因為多種原因的生成。許多生物會自然地生成,但依賴于光照等級、生物群系以及它們的環境。生物一般以相同種類成群地生成。這些生物總是會在初次區塊創建時生成。許多被動生物可以繁殖,除非它們是幼年的。生物不會自然生成于透明方塊上或者在水里(除了魷魚、溺尸與守衛者及各種實體魚)、熔巖中或半磚(臺階、樓梯)上。刷怪箱是個例外,它可以讓生物自然地生成于任何地方(包括空氣)。
某些生物(像雪傀儡和凋靈)在生成之前需要玩家“構建”它們。鐵傀儡既可自然生成也可由玩家構建。
玩家的可以在創造模式里使用刷怪蛋,或者在允許作弊的情況下,使用/summon命令。但是如果玩家試圖用/summon命令召喚出末影龍,它將會有一個不一樣的AI以讓它保持在原地(自1.14起更改)。
二、行為
生物與環境的相互影響與玩家相同:受力學影響,且可以受到跟玩家相同來源和性質的傷害(著火、跌落和武器擊傷等等)。但是某些生物可以擁有某種抗性,如下界生物免疫火的傷害。生物可以乘坐礦車和其他生物,并可以攀爬梯子。生物在被殺死時,會變成煙霧并掉落可能有用的資源。
每種在Minecraft里的生物都有特定的AI(人工智能)系統,擁有不同的行為和力學。如果生物附近有玩家,生物通常會隨機游蕩,并且通常會避免走到很高的方塊而導致摔落傷害。許多生物都有一個先進的尋路系統,允許它們穿過復雜的迷宮來到達所需的物體或目的地。被動型生物受傷后會向隨機方向逃跑,而攻擊型生物會在玩家靠近時面對玩家,追逐并攻擊玩家。中立型生物將會保持中立直到玩家或生物激怒它,此時中立型生物會敵視并且攻擊攻擊它的實體。大多數怪物都會察覺到他們在16個方塊內的玩家,但有些可以看得更遠。相反,大多數生物可以被16個方塊以外的玩家聽到。
大多數生物無法透過大多數固體方塊看,包括半透明方塊,如冰、玻璃或玻璃板。所有生物都不會試圖在鐵軌上行走,除非被其他生物推著。
三、生物列表
我的世界中生物分為被動型生物、中立性生物、攻擊型生物、可馴服生物、可獲信生物、效用型生物和Boss生物,因篇幅過長已另外整理如下。
點擊查看:我的世界全生物列表
四、分類
我的世界中許多生物都有一定的弱點。水生生物如海龜,附有穿刺魔咒的三叉戟會對其造成更高的傷害。而骷髏會免疫瞬間傷害藥水和溺水造成的傷害,但會受到火焰傷害和摔落傷害,附有亡靈殺手的劍也會對其造成更高的傷害。某些群體的生物具有相似的優點/弱點/免疫能力。我的世界中生物分為亡靈生物、水生生物、下界生物、節肢生物、災厄村民和常見生物,因篇幅過長已另外整理如下。
點擊查看:我的世界全生物分類
五、攻擊型生物造成的傷害
我的世界中生物對玩家的攻擊傷害會受到游戲難度機制的影響,比如烈焰人的攻擊在簡單難度下會扣4顆紅星,而在普通和困難模式下會分別造成6顆和9顆的高額傷害。詳細圖表已整理如下。
點擊查看:我的世界生物傷害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