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覺得,凡是玩游戲就必定沉迷過一款PVP網游,再怎么沉迷單機游戲的人也一樣。
無論是《Dota2》《守望先鋒》《PUBG》還是《風暴英雄》等,這種通過協作獲取勝利的游戲,一開始還頗具樂趣。
直到互聯網抽象文化把蹲起、亮表情、點贊等行為解讀成了嘲諷,事情就開始變得有趣了。
現在的競技游戲風氣特別急躁,稍微一點失誤就要被高強度互動,也許戰績都是勝利,但人是紅溫的;紅撲撲的臉,在別人看來像是青春期初入情場,可愛捏。
于是許多玩家為了避開紛爭,扭頭離開了合作對抗網游,要么選擇PVE游戲、單機游戲,要么轉移到了棋牌、回合制、策略游戲上。
至少我認為,這種遠離紛爭的賽博養生,能讓我活到35歲,為國家多貢獻點個人價值,至于35歲以后,那就再說了。
不然咋辦,難道找自己的原因嗎?
然而即使到了回合棋牌游戲上,還是有人會破防。
近期就有一個叫「喬本」的玩家破防起訴了《三國殺》。
在近半年內,他累計遭受其他玩家使用「雞蛋」「草鞋」等道具攻擊超過4800次,單次最長持續90秒。
他認為此類帶有「砸臉」「扇耳光」特效的道具構成人格侮辱,而游戲公司通過無限制售賣道具縱容網絡霸凌。喬本作為擁有15年游戲經歷的「至尊梟雄」級別玩家,投訴《三國殺Online》及移動版的運營機制。
這種玩法我最早還是在QQ游戲大廳里見識到的,那時候我還在上小學,對這樣的互動一開始也挺生氣,后來就脫敏了。
因為當時的條件,我既買不起游戲道具,也玩不了其他游戲。
不然還能咋辦,總不能找自己的原因吧。
《三國殺》里,「菜籃子」作為核心兌換道具,可通過充值(1元兌換10個菜籃子)或少量免費活動獲取,進而兌換成攻擊性道具。
玩家在對戰結束后可無限次向對手投擲,特效直接作用于對方頭像。
只要有人帶頭丟雞蛋,馬上就會會有人跟著丟雞蛋,對局又不限制道具數量,想丟多少丟多少,所以有的對局畫面會非?;靵y。這樣的玩法,直接把回合制卡牌游戲變成了射擊游戲。
B站平臺上大量玩家分享的「菜籃子轟炸」視頻及「再強大的玩家也會被雞蛋擊垮」等調侃言論,印證了這個功能的泛濫。
杭州游卡在回應中承認道具購買無數量限制,但強調特效屬于「社交玩法」,僅承諾未來評估擴展使用限制范圍。
喬本主張的「情緒壓抑」「人格受辱」等主觀感受,需法院衡量虛擬行為與現實侵權的關聯性。
一方面,網絡服務提供者確有義務建立反欺凌機制;另一方面,道具作為游戲內置內容,也不是所有玩家覺得這個有「侮辱性」。
玩家既有支持維權的聲浪,也有「游戲娛樂不必較真」的爭議。將虛擬世界的情感傷害納入法律評價體系,讓這個事情變得非常特殊,未來能否起訴成功其實沒有人能打包票。
周樹人曾經說過,有人在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會有人想著羞辱別人,虛擬世界中的「羞辱」由來已久。
比如在游戲「元宇宙」概念爆火的時候,有玩家在游玩Meta的元宇宙社區《Horizon World》時,宣稱自己剛進入游戲不到一個小時,就用戶虛擬強奸了。
她表示有兩個人把自己帶到了一個私密空間,然后做出了一些猥瑣的發言和動作,最搞的是,當他們角色的建模觸摸到自己的角色時,手柄還會發出震動,大大增加了不適的沉浸感。
還有元宇宙游戲《VRchat》是一款VR聊天室游戲,因為躺著聊天很能增加睡意,所以有一些玩家經常戴著VR眼鏡聊著聊著就睡著了。有一名日本網友表示自己在VR睡眠的時候,被人給「強奸」了。
雖然有人也只是在自己的建模上做一些不堪入目的動作,但是當你在VR世界中醒來,然后看到有人在你身上搞這個,那應該是相當有沖擊力的。就好像林克躺在石板上睡覺,喚醒自己的不是塞爾達的聲音,而是蓋農在自己身上上下蹲起…
再配合一些猥瑣的聲音,那可以說是相當震撼了。
不止VR游戲,還有在《Dayz》中,有些玩家會聚在一起蹲人,如果路過的是比較弱勢的玩家,這群人就會一擁而上,強迫對方脫掉衣服,然后在對方的角色建模上反復蹲起或者臥倒,同時語音里也會發出喘息的聲音。
如果被「霸凌」的人不服從他們的指揮,他們就會亂槍打死,然后羞辱尸體,這對男女來說都是相當不適的行為。
在虛擬游戲中要想坐實侮辱罪其實挺難的,連個作案工具都沒有,最多也只能按性騷擾來處理,如果找游戲運營,最多也就封禁一下賬號,然后不了了之。
大多數時候,我們也就只能下游戲后,在生活中找一點快樂,游戲中的不開心也只能嘗試忘掉,舉報還得看游戲官方作不作為,成本略高,不然游戲里也不會有那么多藏話。
就算舉報成功,對方被封號了,也挽不回失去的一天了。
不過這幾個案例還是不太一樣,一個是《三國殺》官方提供的游戲道具,一個是玩家的自主行為。
《三國殺》這個案件,作為國內首例因游戲道具設計引發的糾紛,這個判決說不定會改變國內網絡游戲的規則。
如果法院認定道具機制構成侵權,那公司就要重新設計這種通過道具鼓勵玩家相互攻擊的玩法,限制攻擊性;甚至一些網絡語言暴力、行為也能得到約束。
你們覺得這個哥們是大題小做,還是合理維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