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國網紅 “甲亢哥” 的千萬粉絲直播間里,一個皮膚黝黑、操著重慶方言的中年男子總能準時出現。他扛著保溫桶,追著鏡頭塞鹵鵝、遞豆干,用略帶笨拙的真誠打動了屏幕前的中外網友 —— 這個人,就是重慶榮昌的 鹵鵝哥林江。4月10日,這場持續半個月的追星式推介迎來高光時刻:榮昌區政府正式授予他榮昌鹵鵝首席推介官 稱號,報銷全部行程費用并獎勵10 萬元,讓這個曾借錢追星的草根博主,成為地方文旅營銷的鮮活注腳。
故事始于 3 月下旬,當擁有 1600 萬粉絲的 “甲亢哥” 開啟中國行,足跡遍布重慶、成都等地時,林江敏銳捕捉到了商機。作為深耕榮昌美食的自媒體博主,他帶著家鄉的鹵鵝、鋪蓋面、黃涼粉,踏上了 “追拍” 之路。在解放碑的人潮中,他舉著寫有 “榮昌鹵鵝” 的燈牌穿梭;在洪崖洞的夜色里,他蹲守 3 小時只為讓甲亢哥嘗一口熱乎的鹵鵝。甚至在對方直播時,他自帶 BGM 闖入鏡頭:“老師嘗哈我們榮昌鹵鵝嘛,巴適得很!”這種近乎 “死纏爛打” 的推銷,起初被部分網友調侃為 “蹭流量”,但林江的堅持逐漸透出真誠:他會提前打聽甲亢哥的行程,算準飯點送上真空包裝的鹵鵝;發現對方喜歡辣味,特意定制了微辣版鹵味;甚至自掏腰包制作雙語菜單,方便外國博主理解。18 天里,他累計跟拍 20 余次,行程橫跨 3 個城市,花費超過 2 萬元 —— 其中大部分是找朋友借的。“當時就想,哪怕只有一秒鏡頭,也要讓全國看到榮昌味道。” 他在座談會上回憶道。
林江的努力沒有白費。在甲亢哥的直播中,榮昌鹵鵝的油亮光澤、Q 彈口感通過鏡頭傳遞給全球觀眾,“啃鵝腿” 的畫面成為彈幕高頻詞。有網友扒出他的賬號,發現主頁全是榮昌美食教程:如何辨別正宗鹵鵝、鹵汁調配秘方、搭配鋪蓋面的吃法…… 接地氣的內容迅速圈粉,單條視頻播放量從幾千飆升至百萬,連當地政府都注意到了這股 “民間推力”。4 月 10 日的座談會上,林江穿著樸素的 POLO 衫走進會場,卻收獲了明星般的待遇:副區長主動握手,企業代表排隊加微信,甚至有商家當場邀約合作。最令人動容的細節是,他分享到 “借錢追拍” 時,臺下傳來輕輕的吸氣聲 —— 原來,這個看似 “瘋狂” 的舉動背后,藏著一個草根創業者的孤勇:為了湊路費,他賣掉了新買的電動車;為了省住宿費,在網吧通宵過夜;給甲亢哥的伴手禮,都是自家店里的存貨。“我不是富二代,也不懂什么營銷套路,就覺得家鄉的好東西不該藏在深巷里。” 他的發言被掌聲打斷三次。
榮昌區的獎勵并非心血來潮。數據顯示,林江跟隨甲亢哥的系列視頻,直接帶動榮昌鹵鵝線上銷量增長 300%,相關話題登上抖音同城熱榜,甚至有外地游客留言 “跟著鹵鵝哥打卡榮昌”。這種 “接地氣、有煙火氣” 的營銷,恰好補上了官方宣傳的短板 —— 當政府宣傳片還在強調 “百年工藝” 時,林江用 “追著網紅塞鹵鵝” 的真實故事,讓特產有了人情味。更值得關注的是,榮昌區的做法打破了傳統 “請網紅代言” 的模式,轉而扶持本土創作者。除了 10 萬元獎金,政府還承諾為其提供電商培訓、供應鏈支持,甚至計劃將他的追拍經歷拍成短片。“我們要讓每個榮昌人都成為城市代言人。” 區文旅局負責人表示。這種 “官方搭臺、民間唱戲” 的互動,讓營銷費用花在了刀刃上,更點燃了普通人參與家鄉建設的熱情。
林江的故事,是小寫的個體與大寫的時代的碰撞。在網紅經濟泛濫的當下,他沒有團隊、沒有資本,僅憑一腔孤勇和對家鄉的熱愛,蹚出了一條獨特的帶貨路。而榮昌區的反應則更具啟示:當政府愿意彎下腰傾聽民間聲音,當流量不再是少數人的游戲,每個普通人都有可能成為城市的 “活名片”。從借錢追拍到官方推介,變的是身份標簽,不變的是那份 “想讓家鄉被看見” 的赤誠。正如座談會最后,林江舉著 “首席推介官” 的聘書笑言:“以后出去追網紅,終于不用借錢了!”—— 這句帶著煙火氣的調侃,或許正是這場逆襲最動人的注腳:在流量為王的時代,真誠永遠是最硬核的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