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角從泥潭中爬起成為傳奇,又為了心中追求的人或夢想墮入深淵。在夜之城,即便你是傳奇,也有辦不到的事情,也有可能陰溝里翻船,又或者轟轟烈烈地死去。
1、《邊緣行者》確實有著一種魔力,它很容易讓人在看完之后燃起想要再度體驗2077的念頭。
這一方面當然是因為動畫那令人意難平的劇情——正如游戲中NPC們掛在口頭的諺語:“夜之城的傳奇們都在墳墓里”,故事還沒過半,觀眾們就早已能通過各種臺詞和情節暗示,知曉主角們的人生走向。
這也就是為什么玩家們會在看完動畫后蜂擁到游戲里痛毆亞當重錘——這個角色代表著夜之城武力的天花板,在動畫和游戲中同樣作為戰斗層面的“最終Boss”出場,也都給主角團帶來了慘重的損失。
動畫所處的時間線要比游戲早上一年,所以當觀眾們在動畫里看到主角團即將對上后來活得好好的重錘時,其實就已經明白他們接下來兇多吉少。
找亞當重錘清算這些新仇舊恨就足以成為讓人把游戲下載回來的理由,但動畫里能激起人重玩游戲念頭的還不止是這些。
相比于動輒幾十小時才能通關的游戲,短短十集的動畫所包含的劇情內容無疑要單薄許多,許多情節都是通過蒙太奇鏡頭以及留白來體現,甚至會讓人覺得有些倉促。但就是在這樣有限的篇幅里,卻豐滿了一些在原作中為了游戲性而做出妥協的設定。
在2077的世界觀里,在身上植入了過多硬件的人會罹患“賽博精神病”,逐漸失去人性,最終陷入癲狂,直到被恐暴機動隊所殲滅。
在游戲里,這些賽博精神病發作者主要出現在一些支線懸賞任務里,角色定位類似于 “野外紅名精英怪”。但在動畫里,“成為賽博精神病被殺”或是“被賽博精神病所殺”幾乎是靠義體打造打打殺殺的邊緣人物們共同的宿命,這一點即便對于主角大衛在內的主角團也不例外。
動畫全程保持著扣人心弦的劇情張力,很大程度上就來源于這個游離游戲主線之外的設定,它早早揭示了整個故事的走向,也讓玩家們得以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待游戲中的主角V。
不論在游戲中選擇哪個開局,V的人生都會和大衛迎來相似的境遇——和類似的伙伴相遇,走上類似的道路,陷入相近的宿命……兩人拿的仿佛就是同一套劇本,就連CDPR官方剪輯的宣傳片也毫不避諱這樣的對應關系。
正是有了這樣的鏡子,玩家才真正感受到了V的特別之處——大衛在劇中承受住了植入軍用義體所帶來的副作用,這讓他獲得了遠超常人的戰力,在幫派之間漸成氣候,但在后期植入更多義體之后,在旁人眼中戴有“主角光環”的他仍舊無法回避賽博精神病的發作。
而玩家在游戲中所操控的V,即便將全身全都替換為傳奇級別的義體之后,也仍舊保持有正常人的理智,無疑才是真正的“天選之人”。
當初游戲發售后不久,“你就是大名鼎鼎的V”這句臺詞最常被玩家們拿來調侃——游戲中的V在嶄露頭角之后NPC們總是這樣來稱呼他,但玩家接到的往往仍是些跑腿越貨的任務,使得這句客套話看起來就像是揶揄嘲諷。
《邊緣行者》則讓大家看到了大衛是如何掙扎著和義體植入帶來的副作用對抗,怎樣積極接那些臟活累活只為在夜之城的夾縫間尋找生存價值,以及最終如何在荒坂塔掀起腥風血雨,成為夜之城的傳奇……這些都足以令人感慨后來表現更勝一籌的V是當之無愧的游戲主角,也必定是夜之城里耀眼的存在。
用一些玩家的話來說,這部動畫帶來的代入感甚至比游戲還強,數十小時的游戲歷程沒能說服他們相信V在夜之城里真的得到了重視,也沒法認同自己完成的任務在故事層面是有意義的,十集的動畫卻做到了。
2、游戲改編動畫的宣傳項目歷來不少,但能像《邊緣行者》這樣堪比“雪中送炭”“救死扶傷”的例子屈指可數,這也就難怪許多人在看完動畫后評價說:“CDPR真該給扳機社磕一個”。
扳機社的作品往往通過夸張的臺詞、配樂和畫面演出帶給觀眾持續不斷感官刺激,迎向情緒高潮。這種敘事風格是扳機社作品的主要特色,卻也時常被詬病為“廢燃”——濃重的情緒表現通常會淡化劇情的合理性以及角色的行為邏輯,最終表現為“口號喊得震天響,故事內核卻經不起推敲”。
就結果而言,扳機社和CDPR的這次合作確實做到了互相成就,動畫和游戲的劇本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升華。
游戲里給了玩家許多選擇,許多玩家最終卻覺得自己沒得選;動畫觀眾只能眼睜睜地看著大衛走向末路,卻又能感到他是自己選擇了這條道路。
3、拋開劇情不論,《邊緣行者》對于2077游戲場景進行了細致的還原,同樣能讓玩家從另一個角度來觀察這個世界。
扳機社在動畫中繪制的絕大部分場景都來自于游戲中的實景,玩家能在動畫中見到許多熟悉的場景和NPC角色,同樣也能在游戲中進行“圣地巡禮”,找到動畫主角們的住處,它們有的就像大衛和V的家一樣直白對應,有的則費些心思小心留意才能注意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