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的發音更接近感嘆詞“噫”,用于交流指代不夠清楚,于是采用無極劍圣的名詞部分,稱劍圣)
1、當英雄名稱有兩個字時,如無意外一般使用名稱,特別是在該英雄稱號過長時。
這個例子就多了,如:安妮、(弗雷爾卓德之心)布隆、塔姆(是蛤蟆還是鯰魚?不糾結這個不就行了!)、(德瑪西亞之力)蓋倫(怎么不叫德力呢_)、趙信、凱南、艾希(寒冰的叫法或許更廣)、(魂鎖典獄長)錘石、(德瑪西亞之翼)奎因、亞索(哈撒給!)、塞恩、蒙多、潘森(帶盾有控有爆發有消耗的輔助你以為呢_)、璐璐、娜美(比人魚常見得多的叫法)、薇恩(VN只是簡寫,讀法是一致的)、杰斯、蘭博、扎克、婕拉、奧恩(羊來!)、凱隱(鐮男)、銳雯、艾克(7男_)、佐伊、克烈、千玨(這個翻譯要吹一下)、卡莎、派克(男沒毛病吧)、提莫(TM)、納爾、巴德、波比、努努(從前稱號是雪人騎士,故也叫雪人,推測是為了避免努努璐璐不分的玩家溝通方便)、妮蔻、瑞茲(不要說什么流浪、浪法、光頭,我全聽過,還是本名靠譜)。
2、當名字在兩個字以上時,若稱號只有兩個字,則取稱號進行稱呼,如:巖雀、盲僧、翠神、酒桶。
(逆羽和幻翎譯得極好,可惜名字譯得更好)
這里指出,盲僧——李青——瞎子,翠神——艾翁——小菊,三套叫法都很簡便,都有人用(叫菜虛鯤的是出來搞笑的跟風叫法,但不得不說……有點意思)。
(瞎子這個稱號從道德上其實不妥,但流傳甚廣,官方解說應該是限制使用的)
3、若名稱均在兩個字以上,則需要發揮想象,用該英雄的核心特征指代英雄,也即選定語(限觀形齡色國材)進行指代,包括稱號的簡寫,簡化的結果均在三個字以內,大部分只有兩個字。
這個分類就多了,常見的有:
動物或帶有動物特征:烏鴉、狗頭、牛頭、鱷魚、狗熊、老鼠、蝎子、人馬、蛇女、狐貍、螳螂、吸積狗(獅子狗)、豬妹、小魚人(注意和人魚的區別,魚頭魚在前,人頭人在前)、龍龜、猴子、豹女、螃蟹、蜘蛛、狼人、冰鳥(鳳凰也是通行叫法)、螞蚱(大誤,又稱做馬扎,是瑪爾扎哈姓名簡化的結果,與迪麗熱巴、古麗娜扎、真皮沙發并稱虛空三姐妹——最后一個又是什么東西_)、以及新出的貓(咪)。
性別+特征(需要注意區分特征相同的英雄):火男、冰女、男槍、女槍、女警、男刀、刀妹、(另一位玩刀的卡特琳娜表示抗議)、鐵男(老玩家多稱其為金屬,比如神超,這里涉及到金屬大師鐵鎧冥魂的稱號變化,掘墓同理)、日女、琴女、風女、奶媽、球女、龍女。
由于動物特征和性別特征較為明顯,有些甚至可以蓋過本名或與名字并行,比如老鼠——圖奇、火女——安妮。這個原因可能在于,外文音譯的中文名稱很可能存在重復,為了便于辨識使用特征取代名字。
4、其他典型特征:稻草人(柴禾桿子_)、石頭人、機器人、雪人、輪子媽、扇子媽(這個是最奇怪的,原畫連扇子都改沒了竟然沿用下來了)、三只手、飛機(庫奇?算了吧,大家都喜歡打飛機)、觸手媽、吸血鬼、炸彈人、大樹、大嘴、船長、大蟲子、挖掘機、小炮、大頭、大眼。
由于英雄稱號有一部分即來源于英雄特征,或是成為英雄的特征,所以英雄稱號的簡寫也可取為稱號,如:
皇子、小丑、妖姬、劍姬、劍魔、死歌、卡牌、龍王、發條、煉金、巨魔、夢魘(夢魘——魔騰——NOC的叫法一律通行,雖然NOC會令新玩家不知所云)、武器、皎月(思考一下曙光女神是怎么回事)、天使(莫甘娜又是怎么回事)、蠻王、小法、光輝、時光、諾手、泰坦、寡婦(人家才不是寡婦,人家是單身)、沙皇(這個簡稱是最神的,俄羅斯帝國最高統治者跟這個黃雞有什么關系?但是么得辦法,而且這稱號很巧地符合皇帝的地位)。
5、這么一套下來,基本只剩一些名稱三個字的英雄,那就三個字吧,可以接受,如:
阿木木(繃男?哭男?舔男?)、阿卡麗(忍女?AKL可以通行)、奧拉夫(狂戰?瘋狗沒毛病)、烏迪爾(獸男?UD。)、卡爾瑪(相比扇子媽這個今人看來不知所云的稱呼,名字才是正論)、加里奧(巨像?干死黃旭東,巨像能……對不起走錯了——不過說起來,它重做前還叫哨兵之殤,話說燒餅……不還是可以干死黃……扯遠了)、卡薩丁(X臉……算了)、金克絲(蘿莉什么的……做簡稱有些怪)、德萊文(我才是斧男!)、盧錫安(奧巴馬又能簡化到哪去呢?而且據說這簡稱不讓用了)、澤拉斯(尿男?棺材板?澤三炮?——人家現在是3/4/5炮了——emmmm名字才是正論)、塞拉斯(鏈男?不,是偷男……)、卡蜜爾(青鋼影?還是三個字。腿女?emmmm)、莫甘娜(墮天使?這簡稱太裝太羞恥了_)以及韋魯斯(反男?!的勝戰可不是dgl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