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鶴繞梁留勝跡,石魚出水兆豐年。
大喬于鋪滿夕陽的江面上緩緩現身,回首聆聽人們的祈愿——
美好的祈福聲匯聚起來,江面上一黑一白兩尾石魚盤旋而起、躍出江面,其石鱗內部發出絲絲幽光,連帶起周圍的小魚也跟著盤旋變化——在魚群的簇擁下,黑色的那尾魚幻化成大喬的本體,白色的石魚則凝成了她的法杖,夕陽西下波光粼粼的江面上,武器頂端的蓂草開始發出清冷的光芒——她手捧著蓮花,嘴唇微動,江水及萬千生靈便聽到神女之聲在天地間溫柔地回響、散開……
皮膚美宣圖
皮膚亮點說明
重慶白鶴梁博物館合作皮膚
融合石刻、蓮花蓂草、雙魚等元素的特效
溫柔的女神語音
靈動的江流之聲
皮膚故事
她自江浪行來。
大江之畔是世代居于此處的人們,春生夏長,秋收冬藏,他們總憑著十足的熱忱和辛勞朝耕暮耘,用自己的雙手延續著同樣的夢想,是父輩將生長于此的土地連同期許交給子子孫孫,是千百代的人們祈愿同一個江水漲落后,石魚出水豐年可期的愿望。
這些愿望讓她凝實出護佑一方的力量,不曾隨浪潮退去,比升沉世事更堅實地連接著她和這片土地。
“八面潮來,廣佑四方!”
設計靈感
1、主題設計思路
“石梁長在,無謂浮沉”
升沉世事,石梁千古如一日地保留著人們對豐收的祈盼;
江浪有聲,聆聽心愿守護一方的神女便絕不會被時間浪潮覆沒……
2、角色形象設計思路
【大喬·白鶴梁神女】
其整體形象脫胎于傳統文化中對“仙人”的直觀認知。 我們提取了雙魚石刻的元素,讓大喬作為其中一尾石魚含著蓮花幻化成人。以石刻、蓮花、蓂草、雙魚作為主要元素進行設計延展。飄逸、半透明的衣物,圍繞其周身的魚群、無處不在的蓮花、蓂草、題刻意象均為將仙氣、古韻、歷史厚重感糅合在大喬身上
服裝的設計:神女的裙擺運用了流動石刻書法記載形式,將飄逸的題刻文字印在墨色的紗質裙擺上;前襟處的裝飾由白鶴梁代表元素之一的石魚所含的蓮花凝練而成。輔以加入水紋記錄的刻度(胸口盤口的形式)、提煉了石魚魚鱗紋(裙擺處、手腕及小腿處的)等作為服飾的花紋。衣物整體配色上采黑白為主色調,以暈染的手法表現,并配以蓂草綠色,以及代祈愿的紅色為點綴。
飾品的設計:其發冠的動態設計結合了魚擺動身體時的趨勢以及鱗片的排列進行了設計。在整體不破壞英雄特征點和剪影輪廓框架基礎上,以此為主視點貫穿全身,既延續英雄辨識度,又強調了主題的趣味性。
武器的設計: 以“雙魚石刻”作為特征點,用于局外展示動畫和局內特效表現——保證局內、外元素的統一貫穿; 作為“聆聽豐年祈愿的女神”,武器為一條含著蓂草的石魚幻化而成;
在武器的設計上,頭部我們以水綠色的石魚形態結合魚尾生長出蓂草的動態形式來表現,尾部垂以人們祈福用的紅布條與其“聆聽”的能力做匹配;延續英雄武器特征點的同時,增加了其與主題的匹配度與趣味性。
雙魚的設計:根據(宋)王象之《輿地紀勝》卷一七四《夔州路?涪州景物上》:“在涪陵縣下江心,有雙魚刻石上,每一魚三十六鱗,一銜萱草,一銜蓮花。”中所描述的石魚以及相關模擬圖中的形象特點——每片魚鱗中有三點花紋,我們延展設計了兩條活靈活現的石魚
為了讓這兩條石魚更加有辨識度,且與皮膚能夠更好地融合,我們將其主色設計為一黑一白,并輔以水綠色與蓮花的青藍色做點綴
色彩設計:古樸典雅的色彩搭配——整體色調偏古韻,選取代表文人墨客、石刻文化及書法氣質的黑白為主色調。
以暈染的手法去表現角色衣物、頭發、飾品等處營造“仙氣值拉滿”的神女氛圍感,賦予角色歷史感及沉穩溫柔的性格感知點。此外配以蓂草的水綠色與流動的正紅作為點綴,使神女在小范圍的艷色搭配中獲得一絲的靈動。
以上就是本次小編為大家帶來的王者榮耀白鶴梁神女設計靈感和特性匯總,希望大家喜歡。